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浅议高端医疗器械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果转化路径

浅议高端医疗器械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果转化路径

时间:2022-09-28 11:11

  医疗器械是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加速行业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产学研热情持续迸发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的研究应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学研合作热情持续迸发。
 
  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背景下,具有研发能力的相关机构可以专注研发,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可通过合作弥补研发能力的不足,有创新能力的科研机构也可以进入市场参与要素配置。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实施,给许多在研发或生产上有单方面优势的企业、机构带来新机遇,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的高度结合。
 
  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构建,除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外,医疗机构也是创新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年来,行业更加注重医工交叉结合。为寻求竞争优势,本土企业正在向满足医生对高端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和学术研究需求上发力,基于我国疾病谱、结合我国患者疾病特征布局产品线,并开展由我国临床医生引领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临床需求、学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实现了更紧密的结合。
 
  科技成果转化之路有堵点
 
  根据火石创造对医疗器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相关研究,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堵点”。
 
  一是高端医疗器械“产学研医”合作链条尚未完全打通。医疗器械产学研合作需要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医生、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但由于当前尚未构建完善的合作体系,多数成果未能成功转化。首先表现在我国医疗器械专利主体较为多元,技术创新研发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2020年的医疗器械专利授权数占全国总量的43%;但其研发成果侧重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率长期徘徊在4%~5%之间,多数成果未能实现产业化。其次表现为医疗机构没有真正融入科技成果转化大潮。医生既是医疗器械产品的使用者,也应该是医疗器械产品创新的推动者。但在当前的创新制度环境下,医生难以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合作实施技术研发活动,掌握技术或具有研发能力的医生将其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更加困难。此外,医疗器械企业承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的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各方对合作项目实现总利润的贡献率,导致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强。
 
  二是一些高端医疗器械技术研究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我国医疗器械科研成果接近一半来自于高校及科研机构,部分科研项目因缺乏市场调研而忽视了市场需求,更多注重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容易导致项目成果的市场接纳度低。
 
  三是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缺乏复合型人才。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跨越医学、机械、光学、电子、信息、材料等多个学科,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人才主要集中于产品销售、维修、注册等,研发型人才和精密仪器制造人才不足。
 
  四是医疗器械资本市场机制不健全。研究开发及技术成果转化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技术成果开发和产业化的瓶颈。国际上研究开发、中试、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我国的这一比例为1∶1.1∶1.5,成果转化资金不足导致多数技术成果停留于实验阶段。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企业自筹部分占56%,国家科技拨款占26.8%,风险投资仅占2.3%。而在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占比可高达50%。究其原因,一是我国资本方和技术研究方难以形成科技成果价值共识,影响双方就股权分配、分红比例等重要事项达成进一步共识。二是投资机构和科研单位目标不一致。对于科研机构来说,科研目的往往是实现更高领域的突破;对于多数市场化投资机构而言,获取经济效益是其内在动力或根本目标。这就可能导致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部分项目因无法获得投资基金而难以实现产业化。
 
  推进成果落地路径建议
 
  医疗器械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其产学研合作模式不同于其他领域,各方参与主体相互协同才能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提供有效动力,进而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促进医疗器械技术产生新突破、创造新价值。
 
  一是创新产学研医合作模式,构建协同创新体系。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的产品研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与升级换代需要医疗机构的配合与支持。首先要建立产学研医供需对接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尤其是三甲医院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合作,建设高端医疗器械示范应用基地和培训中心,形成“示范应用-临床评价-技术创新-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其次要建立研发与临床的互动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将实验室设在医院,在医疗器械产品研究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积极征询医生意见和建议,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可能性(医疗器械产学研合作一般模式见图)。
 
  二是搭建医疗器械注册人第三方专业化平台。要充分利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带来的红利,搭建专业化平台,支持研发机构开展委托生产,降低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本。同时,还可搭建医疗器械技术转移中心,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与数据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成果的共享与信息资源的挖掘利用,畅通技术提供者和技术需求者沟通交流渠道,使自主创新战略从以政策驱动为主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此外,还要加大成果转化资金投入,设立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解决中小企业成果转化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端医疗器械复合型人才队伍。不仅要充实科技创新队伍力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注重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还要提升人才队伍科技创新能力,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四是完善产学研统筹机制。一方面要规范科研机构和投资机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破除成果转化障碍;另一方面要发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完善财政投入方式,带动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高端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转化环节。此外,与符合条件的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子基金,为转化科技成果的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对于银行发放的符合规定条件和程序的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加大风险补偿力度等,也是推动医疗器械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作者单位:火石创造)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上一篇:波立维败了?这家本土药企集采续约不降价“击败”赛诺菲…

下一篇:国家医保局回应“一台手术用破四个球囊”

注册/登录获取更多内容

获取验证码
城市招聘
热门职位
推荐企业
最新资讯
公招信息
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2024年5月招聘40名劳务外委人员公告天津市北辰医院2024年公开招聘4名卫生专业事业编人员公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24年5月招聘护士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24年招聘1名宫颈科医生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2024年5月公开招聘10名编外人员的公告(第一批)广西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2024年5月公开招聘1名工作人员公告福建省肿瘤医院2024年招聘2名高层次人才工作方案(二)山西省晋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4年5月自主公开招聘11名工作人员公告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24年诚聘紧缺专业人才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4年招聘2名工作人员公告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4年公开招聘2名编外工作人员公告江西省上饶市中心医院(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上饶市眼科医院)2024年公开招聘70名编外聘用人员公告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妇幼保健院2024年招聘5名工作人员公告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24年公开招聘1名总会计师公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4年5月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简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2024年招聘1名电生理监测技师启事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2024年5月招聘1名工作人员简章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长治市儿童医院、长治市妇产医院)2024年公开招聘43名合同制工作人员公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4年5月引进18名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公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24年第二批自主公开招聘85名备案人员公告安徽省颍上县人民医院2024年5月公开招聘82名社会化用人工作人员公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脏中心实验室2024年5月招聘1名科研助手山东省微山县事业单位2024年5月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卫生类)简章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信息资料科2024年5月招聘2名信息化工程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2024年招聘护理人员启事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24年5月补充招聘辅助岗位人员简章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2024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5名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公告云南省河口县紧密型医共体2024年第一次公开招聘21名编外合同制人员公告湖北省英山县事业单位2024年"才聚荆楚·梦圆黄冈"公开招聘16名高层次人才公告南京市浦口区卫健委所属部分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招聘47名编外人员公告
展开
客服
小程序
公众号
工具箱

专业

深耕医疗行业9年

精准

海量医疗行业人才

便捷

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
登录/注册 密码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服务协议》